您的位置: 首页 >系部动态>教师发展办>详细内容

教师发展办

匠心育桃李 捷报传杏坛 ——热烈祝贺我校28名教师荣获常熟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次数:

风华灼灼思进取,矢志耕耘获佳绩。在近日公布的常熟市骨干教师评选结果中,我校共有28名教师荣获常熟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其中新评“常熟市学科带头人”5人、复评“常熟市学科带人”7人、新评“常熟市教学能手”16人。这是对他们教育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教师们的一种激励与鞭策。

一、常熟市学科带头人(新评)5

潘 (学科教学类)

张范年(学科教学类)

王道才(学科教学类)

范 (教育科研类)

周义丰(职业教育类)

二、常熟市学科带人(复评)7

徐丽萍(学科教学类)

花文艳(学科教学类)

钱春艳(学科教学类)

周卫鸽(教育科研类)

陈建军(教育科研类)

吴建东(职业教育类)

王 (职业教育类)

三、常熟市教学能手(新评)16

陶心怡(学科教学类)

刘思家(学科教学类)

王雅洁(教育科研类)

王晓飞(教育科研类)

蔡 蓓(职业教育类)

张 珏(职业教育类)

严骐骏(职业教育类)

邵 怡(职业教育类)

周 健(职业教育类)

徐燮炯(德育类)

陆 健(德育类)

吕 逸(德育类)

陶月阳(德育类)

崔 琦(德育类)

钱 健(德育类)

戈 (德育类)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获此殊荣,是对我校教师长期用心育人、潜心教研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向上发展的有力体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新评“常熟市学科带头人”教师的风采吧!

805c65fc86f84851b4266c882a561310.png

   潘裕讲师,常熟市滨江职校数学教研室主任,常熟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常熟市优秀教师,常熟市单三优秀学科教师等荣誉。曾获苏州市职业学校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常熟市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教师专业素养竞赛三等奖,苏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积极开设各级公开课十余节,获一致好评,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主持常熟市级多项课题结题。抱朴守正,笃学敏行,热爱生活,用心教育。

4ca20081f3bc42f4bfc120532c9dd3ef.jpg

   张范年,法学硕士,讲师,常熟市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她长期专注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勤于钻研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升课堂实效。曾荣获“苏州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个人”、“常熟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各类教学评比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三等奖,并在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在省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想引领与人文浸润相融合,致力于构建启思育慧、温润人心的思政课堂,全心助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ec11fb21c6543d9adabcdfc4b16e0a6.png

   王道才,讲师,自工作以来,始终勤勤恳恳,深耕课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曾荣获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篮球及田径教练员、常熟市中小学优秀田径裁判员、常熟市“市长杯”优秀裁判员、常熟市优秀班主任、碧溪新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专业成长方面,王老师曾获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二等奖,常熟市体育评优课三等奖多次。开设多节公开课,其中苏州市级1节。同时,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290559dfa8ed40849d1a903acc1056cf.png

   范丽级讲师,教育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常熟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常熟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范老师长期从事德育管理工作,获评苏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苏州市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苏州市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范老师乐学善思,以研促教,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她多次主持省级课题,第四期江苏省教改课题获优秀课题二等奖第五期江苏省教改课题顺利结题,参与撰写的教学成果奖获苏州市二等奖。近年来,她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篇,省市级论文获奖10篇,并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和讲座,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da922275cfe3402d8a3cb564b137010a.jpg

周义丰,化工总控工技师、高级双师型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获评江苏省优秀指导教师,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教师组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次,常熟市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次,辅导学生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学生组二等奖1次,三等奖5次,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学生组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教科研成绩突出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相关制度,搭建教师进修、交流、科研和实践平台,强化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