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专题网站>详细内容

专题网站

2022级中专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08] 阅读次数: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2022级)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3600)

专门化方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安装、调试、编程、维护、保养、技术服务等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专门化方向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要求

继续学习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方向)

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组装、工业机器人总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管理等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中级)(1+X证书)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机器人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爱党爱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具有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理念,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3.专业素质: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遵守规程、文明操作、一丝不苟、质量第一的职业习惯;具有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初步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人格,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合作与竞争,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二)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①识读图样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具有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的能力。

②工、量具及机电设备使用能力:具有常用工业机器人生产工具、量具选用的能力;具有识读常用机电设备常用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操作常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维护和保养常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

工业机器人检修能力:具有识读和查阅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维修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工业机器人检测仪器操作的能力。

能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能正确选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具备电工、电子操作的基础技能。

⑤掌握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

2)职业特定能力:

能运用单片机控制的基础知识,实现机电产品的简单控制。

能运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编程技术,实现典型机电设备的PLC 控制,初步具备PLC改造机电设备控制方式的能力。

能使用示教器或编程操控工业机器人完成工作任务,看懂机器人使用、维护手册。

能组装、安装、调试常用工业机器人辅具,基本能看懂机器人自动线相关操作手册。

能完成工业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故障排除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程结构



 

 



 


 


 


 


 


 


 

 

 


 

 

 

 

 


 

 

 

 

 

 

 

 

 

2.教学时间分配

学期

学期周数

教学周数

考试

周数

机动

周数

周数

其中:综合的实践教学及教育活动周数


20

18

1(军训)

1

1

1(入学教育)

1(钳工认知实训)

20

18

2(电工认知实训)

1

1

1(机器人仿真实训)

20

18

1(机器人现场编程实训)

1

1

1(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

2(初级工实训)

20

18

1(机器人现场编程实训)

1

1

2(中级工实训)

4(跟岗实习)

20

18

4(毕业设计)

1

1

20

20

19(顶岗实习)

1(毕业教育)

总计

120

110

41

5

5

 

七、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20周

15周

3周

15周

3周

14周

4周

11周

7周

14周

4周

20周

公共基础课程

1

德育课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0

2

 

 

2

 

 

 

 

 

 

 

 

哲学与人生

28

2

 

 

 

 

2

 

 

 

 

 

 

职业道德与法治

22

2

 

 

 

 

 

 

2

 

 

 

 

2

文化课

必修

语文

220

12

3

 

3

 

3

 

3

 

 

 

 

3

数学

220

12

2

 

2

 

2

 

2

 

 

 

 

4

英语

220

12

2

 

2

 

2

 

2

 

 

 

 

5

历史

50

4

2

 

2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0

8

4

 

4

 

 

 

 

 

 

 

 

7

体育与健康

138

10

2

 

2

 

2

 

2

 

2

 

 

8

艺术(美术、音乐)

29

2

 

 

1

 

 

 

 

 

1

 

 

9

物理

45

3

2

 

2

 

 

 

 

 

 

 

 

10

限选

心理健康

15

1

 

 

 

 

1

 

 

 

 

 

 

11

职业健康与安全

14

0.5

 

 

 

 

 

 

 

 

1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4

0.5

 

 

 

 

 

 

 

 

2

 

 

13

任选

公共职业素养、三名工程、应用文写作、综合文科、专业英语

14

2

 

 

 

 

 

 

 

 

3

 

 

小  计

1209

75

19

0

20

0

12

0

11

0

9

0

0

专业技能课程

14

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90

3

4

 

3

 

 

 

 

 

 

 

 

15

机械制图

60

4

4

 

 

 

 

 

 

 

 

 

 

16

机械基础

73

3

 

 

3

 

 

 

 

 

 

 

 

17

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

64

 

 

 

 

 

4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

 

 

 

 

 

 

4

 

 

 

 

 

 

18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西门子)

44

 

 

 

 

 

 

 

5

 

 

 

 

19

传感与检测技术

43

2

 

 

 

 

 

 

 

 

4

 

 

20

液压与气动

42

6

 

 

 

 

 

 

 

 

4

 

 

小  计

416

18

8

0

6

0

8

0

5

0

8

0

0

21

专业方向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FANUC)

45

3

4

 

 

 

 

 

 

 

 

 

 

22

工业机器人示教与操作(FANUC)

45

4

 

 

3

 

 

 

 

 

 

 

 

23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FANUC)

100

9

 

 

 

 

4

 

4

 

 

 

 

24

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FANUC)

114

4

 

 

 

 

 

 

4

 

5

 

 

小  计

304

20

4

0

3

0

4

0

8

0

5

0

0

25

实践课

技能实践

钳工认知实训

30

2

 

1周

 

 

 

 

 

 

 

 

 

26

电工认知实训

60

4

 

 

 

2周

 

 

 

 

 

 

 

27

机器人技术认知实训

30

2

 

 

 

1周

 

 

 

 

 

 

 

28

机器人考工实训(初级)

60

4

 

 

 

 

 

2周

 

 

 

 

 

29

机器人考工实训(中级)

90

4

 

 

 

 

 

 

 

3周

 

 

 

30

毕业设计

120

4

 

 

 

 

 

 

 

 

 

4周

 

31

企业定制课程

定制课程1: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30

2

 

 

2

 

 

 

 

 

 

 

 

32

定制课程2:机器人产品知识

28

2

 

 

 

 

2

 

 

 

 

 

 

33

定制课程3:机器人制造与装配

22

1

 

 

 

 

 

 

2

 

 

 

 

34

定制课程4:机器人运用与维护

28

2

 

 

 

 

 

 

 

 

2

 

 

小计

498

27

0

1周

2

3周

2

2周

2

3周

2

4周

 

35

专业任选课程

CAD技术

56

4

 

 

 

 

 

 

 

 

4

 

 

36

Inventor/Solidworks

42

3

 

 

 

 

5

 

 

 

 

 

 

37

机器视觉技术

22

3

 

 

 

 

 

 

4

 

 

 

 

38

触摸屏控制技术

64

3

 

 

 

 

 

 

 

 

3

 

 

小计

184

13

0

 

0

 

5

 

4

 

7

 

 

39

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570

28.5

 

 

 

 

 

 

 

 

 

 

19周

40

120

4

 

 

 

 

 

 

 

4周

 

 

 

41

企业参观

7

0.5

 

1天

 

 

 

 

 

 

 

 

 

小  计

697

33

 

1天

 

 

 

 

 

4周

 

 

19周

小  计

2099

186

7

1周+1天

0

3周

6

4周

2

7周

12

4周

19周

其他教育活动

42

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

30

1

 

1周

 

 

 

 

 

 

 

 

 

43

军训

30

1

 

1周

 

 

 

 

 

 

 

 

 

44

毕业教育

30

1

 

 

 

 

 

 

 

 

 

 

1周

小  计

90

3

 

2周

 

 

 

 

 

 

 

 

1周

合         计

3398

189

31

3周

31

3周

31

4周

30

7周

31

4周

20周

 

注:

1.总学时3398。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学时(含军训)占比约38.14%;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61.77%。其中任意选修课324学时(人文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约为4:6),占比约9.6%;

2.总学分189。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6-18学时计1学分;军训、专业知识认知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计1学分,钳工实训、电工实训、中级工实训等专业实践教学周1周计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1.5学分。

 

八、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课时)

主要内容

能力要求

机械制图

(60)

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掌握机械制图一般技巧与方法;

3)具备识读较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4)具备机械零件测绘的初步能力;

5)具备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1)具有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与强度计算方法的能力;

(2)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3)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及标准;

(4)了解液压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6)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45)

(1)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

(2)直流电路;

(3)电容与电感;

(4)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5)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6)常用电器;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8)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9)常用半导体器件;

(10)整流及滤波电路;

(11)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1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3)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1)能进行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

(2)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

(3)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

(4)会查阅电工手册及相关资料,会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5)会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基本电路的分析和必要的计算;会对典型传感器和基础电路进行测试;

(6)掌握电磁感应基本知识;掌握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断路器等元件的作用,掌握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7)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会分析常见的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45)

(1)(1)了解工业机器人概述

2熟悉工业机器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

3)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

(1)掌握工业机器人定义和分类,应用和发展;

(2)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发展;

(3)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手腕、手臂、基座及行走机构;

(4)了解工业机器人驱动与传动;

(5)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轴与坐标系,认识使用示教器;

(6)熟悉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机械基础

(45)

1)了解机械结构,包括一般机械组成和直杆受力变形;

2)熟悉机械连接,包括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等;

3)理解常用机构,包括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4)掌握常见机械传动,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等;

5)熟悉支承零部件,包括轴、轴承等;

6)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包括机械润滑、机械安全防护等。

(1)能识读常用工程材料牌号,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

(4)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了解其选用的方法;

(5)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熟悉基本测量手段,会使用常用测量量具;

(6)能够分析和处理常用机械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具备维护常用机械的能力;

(7)能合理选用工、量具,对典型机械进行拆装、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56)

 

(1)1)了解 PLC的种类、应用特点,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2掌握典型PLC指令代码及程序编制的知识,初步具备编制PLC控制程序的能力;

3)熟悉PLC接口技术,具备正确使用PLC实现电气控制的初步能力。

(1)交直流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元器件,电机调速及控制技术基础;电子元件,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PLC应用技术基础

(2)通过电工、电子操作训练,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水平,机电设备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PLC编程训练,学会与机电设备相关的PLC编程技术和接口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

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114)

1)认识、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

2)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3)掌握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

4)学会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创建与应用。

(1)掌握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构建方法;

(2)掌握码垛、焊接、打磨抛光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3)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中的建模功能;

(4)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方法;

(5)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器人结合使用。

工业机器人示教与操作(45)

(1)掌握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规范,熟悉手动操作方法;

2)熟悉示教器的使用规范,学习示教编程的技能;

3)编制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

(1)掌握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能新建、编辑和加载工业机器人程序;

(3)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搬运动作的运动程序;

(4)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涂胶运动的运动程序;

(5)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喷涂运动的运动程序;

(6)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上下料运动程序;

(7)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码垛运动程序;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45)

1)了解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

2)熟悉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

3了解工业机器人空间运动轨迹设计

4)了解工业机器人日常维护

(1) 熟悉工业机器人使用安全;

(2) 了解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

(3) 熟悉常用机器人系统参数的设定;

(4) 了解机器人常用基本指令和功能;

(5) 掌握机器人数据的备份和回复功能。

常用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

(42)

1)熟悉变频器的操作,掌握变频调速的应用;

2)掌握常用特种电机的种类、控制与调速知识;

3)具备直流调速、步进、伺服控制系统的电气安装、调试的初步能力。

 

 

 

 

 

(1)会安装与调试直接起动和降压起动等控制线路;

(2)会安装与调试的哦案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3)会安装与调试双速电动机等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4)会安装与调试绕线型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器调速的控制线路;

(5)会安装与调试变频器控制电动机速度的线路,掌握“三菱”变频器的参数设定、运行控制及外部接线 。

 

传感与检测技术(33)

(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新型传感器;

(2)了解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3)了解各种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4)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3)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

(4)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5)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

CAD技术(56)

 

 

 

(1) AUTO CAD基础知识

(2) AUTO CAD常用绘图命令

(3) 绘图的辅助工具和基本编辑命令

(4) 绘图的辅助工具和基本编辑命令绘图的辅助工具和基本编辑命令

(5)  图案填充

(6) 块与外部参照

(7) 创建及编辑文本

(8) 尺寸标注

(1)了解并掌握AUTO CAD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了解并掌握AUTO CAD的常用绘图命令并灵活的运用。

(3)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基本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

(4)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基本编辑命令和辅助工具。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的图案填充,学会使用不同的图案填充并掌握几个常用的图案填充的方法。

(5)了解并掌握AUTO CAD绘图块与外部参照,学会块的创建及修改。

(6)了解并掌握AUTO CAD中怎么样设置文本格式,输入文本、特殊符号及创建表格和表格样式,编辑文本等知识。

(7)了解并掌握AUTO CAD中尺寸标注的组成和规则,以及常用尺寸标注与形位公差标注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根据要求创建特定的尺寸标注样式,根据图纸要求对图形进形标注。

Inventor(42)

 

(1)Inventor的入门和辅助工具介绍。

(2)绘制草图

(3)放置特征

(4)放置特征

(5)部件装配

(6)表达视图

(7)综合练习

 

(1)熟悉草图特征、草图环境、草图绘制工具、草图工具、草图几何约束、尺寸标注、草图插入。

(2)掌握草图基本特征:基本元素、特征创建、综合实例。

(3)掌握放置特征方法:圆角、倒角、孔、抽壳

拔模、螺纹特征、镜像、阵列。

(4)掌握部件装配方法:Inventor的装配工作环境、零部件操作、约束、复制、装配分析检查

(5)掌握创建表达视图、调整零部件位置、精确视图旋转、创建动画、综合实例

触摸屏控制技术(64)

 

(1)人机界面基础

(2)触摸屏软件

(3)PC与HMI的通信

(3)HMI与变频器通信

(4)HMI与PLC通信控制

 

(1)掌握HMI 硬件接线

(2)掌握软件新建、上下载程序。

(3)常用元件应用介绍

(4)HMI和变频器、PLC通信控制应用实践。

 

机器视觉技术(22)

 

 

 

 

 

九、专业教师基本要求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高级职称15%以上;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0%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2. 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自动化类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

3.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五课”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十、实训(实验)基本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现有建筑面积

现有设备价值(万元)

现有主要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名称

单价

台套数


1

钳工实训室

113.4 m2

6.35

台式钻床

3025

4

1.锯削

2.锉削

3.钻孔

4.扩孔

5.攻丝等

台虎钳

600

56

钳台

1200

14

划线平台等

500

2

2

电工实训室

162m2

39.86

实训台

3600

60

1.常用电气元件的认识;

2.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三相异步电机的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4.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板、各类元器件

2930

60

控制台

6800

1

3

PLC实训室

113.4 m2

31.24

实训桌

3547

21

1.基本指令编程;

2.电机的自动控制;

3.传送带控制;

4.交通灯控制;

5.天塔之光控制;

6.运料小车控制

7.数码显示控制;

8.机械手控制等。

功能模块

1452

21

实验挂箱

8742

21

实验器材

754

21

配件、资料

380

21

4

单片机实训室

162m2

26.30

实训桌

856

31

1.软件清零;

2.拆字程序;

3.拼字程序;

4.数据排序;

5.二进制到BCD码转换;

6.单片机IO口应用试验;

7.I/O口输入输出试验;

8.红绿灯模拟实验;

9.LED动态显示实验;

10.继电器控制实验等。

电源模块、主机模块、仿真器模块、显示模块、继电器模块、指令模块、ADC/DAC模块

2321

31

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扩展模块、实训配件

1141.92

31

主机及显示器

4166

31

5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

81m2

40.68

实训桌、凳等

800

41

在三维世界中模拟现实中的机器人和周边设备的布局,通过其中的TP示教,进一步来模拟它的运动轨迹,可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获得准确的周期时间。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离线编程软件

5000

41

主机及显示器

4000

41

投影仪等

5000

1

6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

162m2

200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系统

400000

5

1.机器人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范;2.机器人坐标系介绍、设置及操作实践;3.机器人动作指令介绍及操作实践等;4.工业机器人安装;5.工业机器人操作;6.搬运码垛工作站安装;7.搬运码垛工作站操作与编程;8.搬运码垛工作站高级编程;9.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

 

十一、编制说明

1.本方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2.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中等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1)落实“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1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考试各1周,按30学时/周计算;第6学期顶岗实习19周,按30学时/周计算。

(2)任意选修课程可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针对性开设。以下课程仅供参考:

①公共基础任选课程:三名工程、综合文科、公共职业素养、应用文写作、专业英语

②专业技能任选课程:机器人制造与装配、机器人运用与维护、步进电机控制技术、伺服电机控制技术、机器视觉与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

 

 

 

编写者:吴建东等    

二〇二一年五月

×

用户登录